琴按:原文于 1943 年 2 月 13 日(中华民国三十二年)写成,先生其时四十二岁,连载于周黎庵主编之《古今》半月刊第 19 期至第 23 期(同年 3 月~5 月)。原版排印略有错字,其明显者于此电子版径改之,部分则于附注说明。
最后我也来一次“检讨过去,策励方来”。我相信我自己是一个身体单弱而意志坚强,怯于酬应而勇于任事的笨人。我的做人方针,虽然大致不错,却因为缺少了养气功夫,有时理智克服不了情感,以致喜怒易形于颜色,往往会上人家的圈套。我的治学门径,虽然相当清楚,却因为家累的烦重(我现在要担负八个儿女的教育费,养活一家十五六口),和教书太久的缘故,没有馀闲去竟其所学,在学术上不会有很多的贡献。我相信我是个虚心服善人,对于师友的匡助指导,是“拳拳服膺”的,尤其是我的知己,我恨不得“杀身以报”。据我个人二十多年的经验,和观察所得,相信复兴中国的中坚人物,是出在三湘五岭间的。我佩服曾文正公脚踏实地的干法,我相信建国人才,是要“朴拙”而不尚“华巧”的。我最恨“卖力不讨好”这句话,认为这是中国近代政治腐败,学术衰退的最大病根。我以为一个人既是生来有“力”,就应该对国家社会,有一分尽一分的“卖”去,至于讨好不讨好,是不应该去计较的。我虽然也做了许多“卖力不讨好”的呆事,受了许多的苦难和打击,却是并不后悔的,只恨“岁不我与”的精力日衰,以至无“力”可“卖”,那才是“志士之大痛”呢?我认为今日国家的危险,虽然多半由于生产落后,国力不充,而受病之源,尤在国民道德一般的堕落,而欲挽回这个颓势,又非注意改良教育,并先训练一大批的智德兼备,可作模楷的师范人才不可。我这几年来,头上的白发,如春笋般的怒发出来,却并不因为这个而减低我那前进的雄心。我梦想着有一天,能够得着一块小小的独立的园地,纠合一班有人格、有学问、有毅力的同志们,通力合作,实现我那十年来所抱的“三化”主义教育——学校家庭化、知识科学化、生话平民化——来翊赞复兴中华的伟大使命!
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二月十三日,脱稿于金陵寓庐之荒鸡警梦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