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韵文史

第二十五章 散曲之衰敝

龙榆生

  按:原书章内无小标题,为方便阅读,本电子版添加章内标题。电子版内容由手工录入,虽经多次校勘,错误仍在所难免,敬请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留意,并使用“读者留言”功能不吝指正。

代散曲衰微之缘由

  代词盛而曲衰。盖自以来,曲体已日趋于凝固,专崇韵律,气象雕枯;民间小曲流行,渐有“取而代之”之势初作者,承遗风,多所拘牵,劣能自振。康熙雍正而后,家伶日少,台阁巨公,不憙声乐,歌场奏艺,仅习旧词(参看吴梅《中国戏曲概论》)。新声肄习无人,即为散曲,亦不必播诸弦管。士大夫之爱好文艺,崇尚骚雅者,乃群趋于词之复兴运动,而散曲遂一蹶而不复振矣。作家间出,大都以诗词馀力为之,罕有专诣,亦一时风会使然也。

吴锡麟

  初专尚南曲,作者如沈谦(字去矜仁和人)、尤侗(字展成,号悔庵长洲人),下逮康熙乾隆间之吴绮(字薗次江都人)、蒋士铨(字定甫铅山人)、吴锡麒(字穀人,一字圣徵钱塘人),合为一派;而沈谦《东江别集》多集曲、翻谱之作,之嫡传也。特善杂剧,散曲亦偶为之。二所作较多,而锡麒尤胜。其《八月十八日秋涛宫观潮》一套,气象壮阔,非所能范围,亦一时名制也。移录如下:

[南中吕好事近]斜照送登,拓开胸底清
千樯荠簇,全教拢了沙
,闪过空江风色,堕凉雪先有飞
霎时间天容变也,看青连大地,我亦如
[锦缠道]者前,似银潢从空倒,斜界一条
倏灵蛇东奔西掣,接着难
响哴哴雷车碾,高矗矗雪山飞,四面撼危
渐离却樟亭赤岸,一路的和沙折
更道凭仗鸱夷势,水犀军浑不怕婆
[普天乐]羽林枪前驱,佽习队中权
折波涛颠倒天吴,逐风云上下
青天湿
惹乌啼兔泣,鼍愤龙
[榴花泣](石榴花首至四)一声弹指重见涌琼
女倚,,神仙缥缈数螺,度匆匆羽葆霞
(泣颜回五至末)珠玑乱丢,杂冰涎喷出龙公,猛淋侵帕渍鲛绡,忒模糊锦涴鱼
[古轮台]问根,古来曾阅几春
却烦寿酒今番
大江依,呼吸神通,过了天长地
有甚难平?一番息,但听伊呜咽过津
叹则叹茫茫世,也等闲消长如
残山剩水,荷花桂子,故宫回首,寂寞付寒
看来去,只铜驼无语铁幢
[尾声]朝又夕,春复,能唱到风波定
怪不得回转严滩总白

朱彝尊

  派词人朱彝尊,兼填北曲小令,以乔吉张可久为宗。其论词主,专尚清空骚雅。散曲,风格略同。彝尊并力追踪,以自成其“词人之曲”。所为《叶儿乐府》,多清丽之音,洵词人吐属也。录《一半儿》“灵隐”一段:

冷泉亭子面山萧九娘家沽酒,垆畔碧桃花乱
到重,一半儿依然,一半儿

厉鹗

  厉鹗彝尊同调,所为《北乐府小令》,闲效康沜东体,大部风格皆近张小山。录《柳营曲》“寻秦淮旧院遗址”一段:

支瘦,访城,板桥夕阳依旧
名士词,狎客歌
醉卧锦胭,闲愁埋向其,温柔老却
香销南国尽,花落后庭
,吹梦去无

许光治

  二家之后,宗者,有刘熙载(号融斋兴化人)、许光治等。熙载俯就南曲,求合腔。光治心好,自谓:“情之所宣,每为邯郸之步;然音律未娴,其声之高下不入格者,当复不少。然第寄意云耳,于声律固不计也。”(《江山风月谱散曲自序》)录《庆东原》一段:

云低,风满,阴晴天气商量
林鸦新,桑鸠剩,梁燕刚
人困也日初长:花谢了春归

赵庆熹

  赵庆熹(字秋舲仁和人)约与蒋士铨等同时;而刻意学施绍莘,不为上述两派所囿。其《香销酒醒曲》,能融人北曲之法入南词,在代确为当行作家。庆熹以《对月有感》套中之《江儿水》一支负盛名,特为节录;并举《谢文节公遗琴》全套如下:

[江儿水]自古欢须尽,从来满必
我初三瞧你眉儿,十三窥你妆儿,二三觑你庞儿,都在今宵前
何况人生,怎不西风败

[南商调二郎神]天风大,猛吹来琴声入,弹落的冬青花万
愁官怨羽,是当时铁马金
这瘦玉条条忠胆做,合配那麻衣泪
待摩,还只怕海潮飞溅起红
[前腔换头]山!君弦断了问谁人担
把浩劫红羊愁里
燕云去后,看看没处腾
听塞鼓边笳声四合,冷照着僧房暗
漫延,眼见得没黄沙荆棘铜
[集贤宾]有多少宫车细马结队
他斜抱云,似这短调凄凉何处
算知音只有
馀生菜,干守定几时清饿
真坎!料独自囊琴悲
[黄莺儿]壮志已消,剩枯桐三尺,松风一曲有人儿
痛江山奈!恋生涯怎?泪珠儿齐向冰弦
可怜他,一声声应是,应是《采薇歌
[琥珀猫儿坠]六陵火后,馀响振蛟
回首崖山日易,瑶花死后葬云
,亏得剔苔封款字无
[尾声]奇珍未许浮尘,算今日人琴证,只是落叶商声绕指

  人散曲之差强人意者,略尽于上述诸家。此外如吴绮之《林蕙堂填词》,陈栋之《北泾草堂北乐府》,赵对澂之《小罗浮馆杂曲》,许宝善之《自怡轩乐府》,毛莹之《晚宜楼杂曲》,魏熙元之《玉玲珑曲存》,石韫玉之《花韵庵南北曲》,谢元淮之《养默山房散套》,杨恩寿之《坦园词馀》,秦云之《花间剩谱》,凌廷堪之《梅边吹笛谱》,沈清瑞之《樱桃花下银萧谱》,虽各具规模,而能卓然自立者鲜矣!

民间歌曲作者

  散曲衰而民间盛行道情之体,盖亦散曲之支流。文人如郑燮(号板桥兴化人)、徐大椿(字灵胎吴江人)皆有创制。大椿通音律,尝称道情“乃曲之至高至妙者”;而“时俗所唱之《耍孩儿》、《清江引》数曲,卑靡庸浊,全无超世出尘之响,其声竟不可录”,引以为惜。因“即今所存《耍孩儿》诸曲,究其端倪,推其本初,尚其流派,似北曲仙吕入双调之遗响。乃推广其音,令开合弛张;显微曲折,无所不畅。声境一开,愈转而愈不穷,实有移情易性之妙”(《洄溪道情自序》)。大椿既创新腔,又以“有声无辞,可饷知音,难以动众”;乃更撰为新词,“半为警世之谈,半写闲游之乐”,语浅而情挚,亦曲体之风格特殊者也。因附及之,兼录《戒争产》一首为例:

争田地,终日
锦江山,不要
人生何苦把家园
昆仑在右,沧海在左
那其间千村万落,奇花异卉,舟车士女,无万无
你把轻舟挂了帆,骏马加了,便走到五载三,也怕你游他不
何苦将这破屋荒,与旁人争长论
你说道传与子孙,只怕你的子孙败得来身上无,手里无;得了人几串青蚨,几片银,把笔来写得根根固固,杜杜绝绝,土无一寸,瓦无半
那时节你在黄,方晓得枉抛了十万倍锦绣乾坤,又保不住一角儿土缺墙

《中国韵文史》:上海古籍出版社二零零二年版。
听琴斋主人制作(更新于二零一七年四月六日)
龙榆生先生纪念网站:longyusheng.org粤ICP备15040392号